|
2015-06
新闻来源: 心动力心理咨询中心 浏览次数:319时间:2015-06-10
看了很多名人的传记大都说是有兴趣就好像充了电一样,两眼放光思维敏捷,对任何事情都是知难而进,每天早晨起来都是十分兴奋快乐的!是不是有了兴趣就可以没有苦这一说法了?还是就像丘成桐的观点那样——基础是兴趣的源泉?
兴趣应该是人在一种专注、紧张、愉悦、持久的心理体验下的一种指向性精神活动,由身体、心理、意识三部分集合而成。兴趣好像是开启水库的闸门,但水库中有多少水,自身有多少生命能量决定兴趣导向的意识、身体、心理活动是否持久,是否能够创造性地达成结果。数学家丘成桐说的“基础是兴趣的源泉”并不十分充分,因为“基础”二字似乎是指人类自然科学中的知识储备。兴趣应该是一种来自生命本源的好奇心,好奇与兴趣受人类融入自然的生命原动力所驱使,科学的创造与探索正是人类对认识自然,回归自然,把握自然的渴望。
兴趣能否演绎出持久的关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还取决于人有没有成就的欲望。丘成桐早年丧父,14岁也因逃学而学习不好,但对数学的喜欢与天赋让他献身于这一事业,28岁就获得显着的名声。人类科学是大自然中的一种异数,因为人的智慧始终难以与自然本身蕴含的智慧相提并论,人类创造的科学,比如数学、物理定理,是用一种语言或者符号在描述存在(Being),或揭示存在的内部规律(人能理解的或发明的),非存在本身。自然(上帝)创造的万物都是以和合,互补,共进的方式,所以生物都是以最节能的方式被设计,并以只取所需,最小浪费的方式活着。人应该保持对大自然的崇敬,敬畏之心,并以好奇、无知的心态去感知、跟随它才是未来科学的方向。 “基础是兴趣的源泉”这句话隐含着把对描述工具本身的学习看得比真实存在更重要,如果人类总在自己创造的科学符号里理解自然,那么正好证明人类科学是人类自恋式的产物,不属于也不等同于存在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