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11
新闻来源: 黄冈市心动力心理咨询服务中心 浏览次数:97时间:2018-11-11
01
人们用内向和外向来对人的性格进行分类,已经有几个世纪的历史了。但这两个词变成重要的心理学专业术语,然后又变成妇孺皆知的日常用语,当归功于瑞士精神病学家荣格。在心理分析史上,荣格的影响仅次于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依德,甚至有人认为,他在丰富我们关于人性的知识方面,比弗洛依德的贡献更大。
荣格认为,内向性和外向性是人类性格中最基本的方面,而且,许多哲学思想上的分歧均源自这两种倾向的相互冲突。他是一个对东方思想很感兴趣的人,他说,西方的思维方式是外向性的,而东方的思维方式则刚刚相反。这是把这两个词用于不同的人群的比较之上了。当然,内向和外向的说法,还是在单个的人身上用得更多一些。当我们描述一个人的个性时,首先考虑的便是他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
荣格认为内向性格的人有这样的特征:他把他的心理能量向内释放,也就是说,内向者的兴趣所在不是外部世界而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即他自己的观点、思想、情感和行为。而外向者则把心理能量或者说兴趣指向环境中的一切。从这些差异我们可以看出,外向的人对环境的变化比内向的人要敏感和迅速一些。
02
对内向和外向性格的优劣判别,专家们的意见有一些不一致。弗洛依德认为,外向性格是健康的象征,而内向性格者具有精神病的倾向。他指出,向内释放心理能量意味着自恋,而向外释放心理能量则表明此人有可能达到真实的、客观的心理宣泄,并且能一步步地走向成熟。但是,荣格并不这样认为,他认为内向和外向根本没有优劣之分。
另一位着名的研究个性的心理学家艾森克则从大脑的生物学性质上来谈内向和外向性格的差异。根据他的观点,内向性格的人的大脑皮层非常敏感,因此,即使是不太强烈的外界刺激,也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反应。所以为了保护自我,他们会逃避周围的世界,控制自己的愿望或约束自己的行为,以减少自己与他人的交流,也就同时减少了产生冲突和受到伤害的可能性。而性格外向者的情形则相反,他们的大脑皮层相对来说不那么敏感,所以他们需要从外界环境中得到更多的刺激,借以克服自身大脑皮层的迟钝性。如果艾森克是对的,那我们可以简单地说,从纯生理角度看,内向者比外向者要“聪敏”一些。
专家们说的相互矛盾,谁是谁非难以分辨。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出内向者与外向者其实是各有短长。
03
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的问题。极端的内向和极端的外向肯定都不是好事。从统计学上说,这两类人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大多数人是处在内外之间的某一处,或者稍偏内,或者稍偏外。
很多性格内向的人对自己不满意。他们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希望自己能外向一点、活跃一点;他们并不知道,有许多性格外向的人对自己也不满意,也找心理医生,希望能变得稳重、成熟一些。所以对自己不满的原因可能不是因为内向或者外向,而可能是别的更深的原因,如童年经历中所受的一切创伤等等。
在心理门诊做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人中,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的人的总数大约是相等的,所以没有任何证据说明外向者比内向者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但在某一些病种里,两者有一些差异。如常见的对人恐怖症,内向性格者要多一些;而轻躁狂则多见于外向性格的人。重型精神障碍,也多发生在内向者身上。治疗效果也与内向性和外向性没有太大关系,而与患的什么病有关。
据毛毛说,她的父亲、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是一个内向的、沉默寡言的人。国外的领导人对邓小平的评价是:一位说得少、做得多的伟大政治家。我们知道,邓小平确实说得很少而做得很多,他在极短的时间里就通过大刀阔斧的措施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很符合孔子所说的君子的标准:讷于言而敏于行。用心理学的语言来说,就是:一个健康的人格也许应该是,在说话方面显得有些“内向”,而在行动方面却是“外向”的。
04
我们可以把内向性格分为健康的和不健康的两种。
健康的内向性格是自然的、和谐的状态,这样的人有着与他的性格相适应的能力和理想。而且,处于这种状态的人对这一状态没有太大的不满,并且愿意承受由此带来的诸多不便。比如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喜欢读书、写作,他的理想是当作家,作家有时是很孤独的,这刚好符合他的性格,他愿意承受那份孤独,那我们就可以认为他的内向性格不但没有什么不好,反而有助于他成功。
不健康的内向性格是不自然、不和谐的状况,这样性格的人给人的感觉不仅仅是“内向”而已,还有一些忧郁、压抑甚至悲伤。他们明显地对自己的状况不满意,而且会为自己拙于言辞或在公共场所表现不佳而深深地自责。由于长期的退缩,他们也会散失一些实际的利益,这同样也是他们不能接受的。表面看来,这样的人可能很安静,内心却冲突不断。一方面,他也渴望交流,渴望了解他人也被他人了解;另一方面,由于在交流中受到了太多的伤害,他总是对交流的情景和结果心存畏惧。如果是这样的内向,就该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了。
05
即使在同一个人身上,内向性和外向性也是相对的或者说共存的。我们都见过这样的人,他们在某些场合很内向,不多说一句话,也不多做一件事;但在另一些场合,则可以滔滔不绝地说,不知疲倦地做,就象是换了一个人一样。如果他们觉得那样没有什么不好,那也就不成问题。
内向性格者当然也会知道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些评价有一定的暗示性。他们往往会不自觉地认同别人的评价,并使自己成为一个与别人的评价相符的人。这样的暗示当然是弊多利少了。所以与内向性格的人相处,也许应该提示他也有积极、主动、活跃和健谈的那一面。
把性格分成内向和外向两种,显得是过于简单了。美国心理学家卡塔尔,就把性格分成十六个基本因子,它们是: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这样的分类,就全面得多了。但人性之复杂,即使是用数以万计的分类,也不足以将其精确描述。对一个活生生的人,你只有调动你全部感受器官去了解他,你获得的信息才会是全面和准确的,那些简单的分类,对你了解一个人不会有太大的帮助。
大自然造物,最伟大之处就在于她的创造是丰富多彩、绝不雷同的。我们感谢她也创造了性格各异的人。人生在世,与人打交道是最有趣味的事。其中最大的趣味,就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独有的经历和个性。对于每一个个人而言,他生活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充分地了解他自己,并且充分地体验、享受和发展他的独一无二性。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