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11
新闻来源: 黄冈市心动力心理咨询服务中心 浏览次数:90时间:2018-11-24
01
来访者,郁,走进咨询室,刚刚坐定,便急不可待地与我数说着部门其余同事的十八般武艺,个个独具风格,耀眼夺目。
同事A从5岁开始练习书法,写的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年会上狠狠地秀了一把,惊艳了整个公司。
同事B留学归来,不仅英语流利,还自学过德文,在应付客户时因为语言出众增色不少,整个人都散发着“舍我其谁”的光彩。
同事C 文笔过硬、逻辑清晰,每次写出的文案清新又独具创意,总能让领导感觉眼前一亮。
同事D 虽然能力一般,偶尔还会拖部门的后腿,但对吃喝玩乐尤其精通,每次部门聚会,她总是能安排的得体又特别,让大家玩得十分尽兴。
……
郁越说越起劲,对每个同事的优点如数家珍,眼神里写满了羡慕嫉妒,当然还有难以掩饰的失落。
“你呢?”我忍不住问。
“我只会工作,什么都不会。”郁扶扶眼镜,沮丧地对我说。“所以,我特别自卑”,她补充道。
“因为,他们太优秀让你显得特别平庸?”
“对”。郁回答的干脆,我甚至能从这简短的回答中,感受到她每一日与这样的同事相处,内心有多少压抑与挫败。
“你喜欢你们的部门吗?”
“喜欢,也不喜欢。”郁回答的很小声,“喜欢,因为它够优秀,不仅业绩好,而且每个人都很精彩,非常有活力;不喜欢,因为和他们在一起,几乎时时刻刻在提醒我,自己究竟有多差劲。”
“你好像在无意间把部门的同事,都放在了一个敌对的位置上,跟A比书法,跟B比外语,跟C比写作,跟D比谁更会吃喝玩乐”,我说,“所以,你无论跟谁比,都觉得自己很弱,然后自卑满满。”
“是的,我想比他们都好。”郁坦率地说,然后,又立刻觉出有些不合适,补了一句:“虽然我也知道不太可能。”
02
郁的自卑,再熟悉不过,因为内心有一份对“完美自我”的期许,希望自己比所有人都好,一旦愿望落空,或者发现总有人比自己做得更好,便自卑了。
但不知你是否发现,这种自卑,多多少少包含着某种“我是世界的中心”的自大的味道。
就像我问郁:“为什么你要比他们都优秀呢?”
郁很疑惑地看着我说:“难道不是每个人都这样吗?”
是的,每个人都渴望优秀,但程度不同,视角也不同。有些人的优秀里,把“我”放在了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而有些人的优秀里,有“我”,也有“我们”。
有时候,那些自以为自卑的人,往往是最“自恋”的。他们“自恋”的以为,全世界的目光都在对准“我”。
比如,一起聚会,别人都盯着自己穿着是否得体,言谈是否风趣?
走上台演讲,别人会紧紧盯着自己某处忘词的小错误。
或者如郁一般,哪怕只是在部门工作,也会以为别人评价他“书法一般,写作一般,英语一般”,于是,在不知不觉中,生出对部门同事的几分敌意来。
记得曾经有一个来访者告诉我,小组一起头脑风暴,他会紧张得手足无措,仿佛一盏探照灯悬在头顶,来侦测自己的每一处不得体,他越想越害怕,以至于两个小时的讨论,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而事实上,除了自己,谁又会那么死死盯着你呢?
一个人过于看重“我”,就很容易要求自己360度、全方面无死角,也希望自己百般技能,样样在身,可以碾压一切。这种对自我过高的要求,显然是超出实际的,不可能达到的,所以,自卑感便很容易产生。
不仅如此,因为“我”的过分放大,便很容易把同事、朋友、合作伙伴放在一个竞争与敌对的位置上。我们很难放下身段、平心静气的与自己的“敌人”学习,你可能为了保护自己小小的自尊心,选择与比你弱的朋友交往,这样一来,你的格局会越来越小,能力提升也越来越有限。这从客观上,又进一步加深了一个人的自卑。
03
我们换一个角度,当一个人懂得合作,把“我”放在一个集体中,把自我看成是集体的一份子,变成“我们”,情况便大有不同。
有另外一个来访者,刚刚考上国内的一所着名高校,曾经“学霸”的光环在一群同样优秀的同学面前,瞬间黯然,他异常沮丧的对我说:“我是我们班最差的一个。”
我反问他:“为什么你不能是最差的那个呢?”
来访者听我这么说,竟瞬间释然了,每个群体,都必然有最差的一个人,而我们无论资质优劣,说到底均是凡人,谁都不能幸免。想明白了这一点,他便自然地从“我为什么最差”的死循环中跳脱出来,开始着手解决问题——我如何不做最差的那一个。
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不是抱着你们都比我强,都是我的‘敌人’的心态,而是把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看成自己的资源,虚心与每一个同学请教学习,很快,他不仅不是“最差”,而是班上最优秀的同学之一。
我们再来看郁的故事。如果郁不是过度的关注自己在部门里的平庸,而是把自己看成是部门的一员,会看到另一个世界:自己所在的部门非常优秀,同事们不仅业务水平精进且各具才华。能够待在这样的群体里,是幸运的。
不仅如此,郁很可能会发现,自己拥有非常好的学习资源,可以请A指点书法、请教B关于语言的问题、在写作上遇到瓶颈找C讨论,甚至在周末放松时,都能请D推荐好吃的馆子,好玩的活动。长久的相处下来,郁不仅可以收获工作上、专业上的成长,亦能在其它领域有几分收获,并且收获许多高质量的友情,看着越来越好的自己,郁,哪里还会自卑?
04
不仅工作、学习如此,爱情亦如是。
阿德勒说:“在爱情中,人们所关心的是一项两个人的任务,一个必须由两个人共同担负的任务,有它自己的特殊形式,如果只是把它当成一个人的工作,就没有办法成功完成。要正确解决爱情中的问题,两者之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必须完全忘掉自己,而把自己奉献给对方:就像是必须从两个人的生命中铸造出另一个生命来。”
当我们以合作的姿态来面对爱情,便不会计较,在爱中,究竟是谁付出更多,或者谁比谁更优秀,因为两个人的目标是一致的——创造一个新的共同的个体。
同样地,即使某天,爱情终结,我们也可将其视为,是两个人合作的失败,而不是过分苛责其中的任意一方。
这样,在爱中,不比较,不排位;在爱情消逝时,不过度责备与自责,便消除了爱情中自卑的根源。
当我们懂得,世界上不只有“我”,更有“我们”,便从一个更大的范畴,认识自己,不过度强调,也不妄自菲薄,顺遂时心有感恩,失败时轻声道一声:“重来”。
当我们真正意识到,自己其实没那么重要,懂得给自己松绑,自卑感,也便自然而然地,随之消退。
文|若杉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