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03
新闻来源: 心动力心理咨询中心 浏览次数:149时间:2013-03-03
成为自己的容器
一个人对自己最大的爱,最大的善,最大的好,就是如实如是的接纳一个完整的自己。
这个完整的自己,不仅仅是好的那个自己,也包括那个不够好的自己--那个我们千方百计要去防御的坏的自己。
自我接纳的前提是,一个人需要一个心灵的容器来承载。
容器,是精神分析的一个术语,通俗的说就是一个可以容纳的空间,容器具有接纳的功能――自我接纳和接纳他人。
大自然是万物
的容器,母亲的子宫是生命的原初容器,一所房子是一个家庭的容器,一个家是一家人的容器,我们的心灵成为我们各种情感体验的容器。
现代人都喜欢旅游,度假和户外休闲,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会让人感到身心愉悦和放松,我们感受到的就是大自然对我们无条件的接纳和包容;当我们在温暖的家里,享受着亲情的温暖时,我们感受的就是来自家对我们的接纳和爱;而当我们自己感到受到伤害,感到痛苦,能够勇敢面对,渐渐恢复时,我们感受到的自信和自尊,就是自我的接纳与支持。
小时候,父母和家成为我们面对这个世界的替代容器,而长大成人之后,我们成为自己的容器,也成为别人的容器。
作为一个人,每个生命都具有一种容器的品质,都有成为一个容器的可能和潜力。
所有的自爱,自信和自尊,都是以自我接纳为前提的,而自我接纳的能力,与一个人是否拥有一个足够承载自己的容器有关。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自己的容器,即使长大成人了,还在一直寻寻觅觅一个温暖的怀抱,就像那首《我是一只小小鸟》中所唱的:我是一只小小鸟,想要飞却怎么也飞不高,我寻寻觅觅,寻觅一个温暖的怀抱,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因为没有自我容纳的容器,我们只能寻寻觅觅,从外界寻找一个能够接纳自己的怀抱。
在我们还未成人时,父母的爱和温暖的怀抱成为我们的容器,我们的各种情感体验需要父母提供一个稳定包容的容器来承载。如果这个容器足够的稳定和安全,父母对孩子足够的接纳和包容,就为我们以后的自爱,自信和自我接纳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这个容器不够稳定和安全,就可能为以后我们总是依赖外界给我们提供容纳和容器,来安顿自己惶恐不安的心灵。
母爱犹如大地,提供给我们的是生命最初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当我们感到完全无条件地被接纳,被包容,被爱时,我们才能感觉到这个世界是安全的,可以信赖的,是欢迎我们的。这种安全和信任的感觉,将使我们顺利地发展出自己的容器,直到成为自己的容器。如果母爱的匮乏,无法为孩子提供生命最基本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孩子就无法在心理上真正独立,无法完整地接纳自己。
父爱犹如天空,提供给我们的是生命最初的自由和探索的勇气。当我们感到有一个开阔的空间可以任由我们自由地探索,而不用担心是否会遭遇不可承受的危险,我们才能鼓起勇气,去未知的世界迈出战战兢兢的第一步……这种感觉就像是父亲将我们高高地抛向天空,我们会感到快乐,自由,也有点害怕,但是还是很喜欢,因为知道这种被抛向未知的结果,是下面有一个稳稳的臂膀在等待我们落进他的怀抱中。可是,如果在成长过程中缺失了父亲的陪伴,孩子就无法自由勇敢地向外开放自己的内心,不敢坚持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也无法成为自己的容器。
父母之爱是我们每个生命最初的容器,这个容器的质量和品质决定了我们生命容器的各种可能性。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对待挫败和困难的态度,我们应对世界时的种种体验,都是这个容器品质和质量的衡量计。
就像一个碗,一个盒子,一个包包,都是一个容器,一个空间,用来承载一些东西。如果不能够承载东西,这些容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作为一个生命,也应该时时清空,能够承载一些生命的经验,感受和智慧。如果这个容器不能够承载任何东西,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一个人能够成为自己的容器,他就不会有过多的自我防御,所有的情感体验都可以在自己的容器中被接纳,被理解,被消化,而不是将这些属于自己的情感体验投射给外界和他人,苦苦地与外在的世界冲突和争斗,自己伤害自己。
成为自己的容器,成为自己的安全和自我保护的空间,就是真正的自我接纳。一个自我接纳的人,才可能真正的爱自己,自我尊重和自我信任,也才有可能去爱别人,信任和尊重别人。
唯有打开真实的自己,向世界敞开你的心灵,勇敢地去冒险,去经历,去体验,让一切自然的发生,让生命更丰富,才能铸就自己的容器,并成为自己的容器。
有了这个心灵的容器,就像万物有了阳光,空气和水,万物和你都已在安全富足的家中,自给自足,自得其乐,不假外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