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3
新闻来源: 黄冈市心动力心理咨询服务中心 浏览次数:74时间:2019-03-12
00
前几天,和同事吃饭,听她说起最近的烦恼。
我这个同事,三十出头,长得好看,学霸体质,如今又事业有成,如果非要说有什么能被父母念叨的点,那就是“单身”。
其实,同事的爸妈我见过,聊起天来很舒服,觉得人也通情达理,可一和女儿聊天,说出来的话就特别难听:
“你都这么大岁数了,再不结婚就没人要了。”
“你的心怎么就比天高呢,像你这么大的谁不着急结婚。”
“有一天我们要是死了就是被你气死的。”
这样的话,生活里很多人都听过,你明明知道父母是好心,可就是觉得很崩溃。
有时候,情商两个字用在和亲人的关系上,觉得特别讽刺。我们总是能对外人忍住脾气,却总不能和亲近的人好好说话。
我认识不少夫妻,一方每天冷嘲热讽地刺激另一方,心里明明是满满的爱,嘴上却不停互相伤害。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里也提到这种现象,有时候,因为沟通方式的问题,我们常常不经意就使用了暴力,某些表达方式虽然有好的初衷,却忽略了别人的感受和需要,作者马歇尔把这种沟通方式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分别是道德评判、进行比较、推卸责任和强人所难。
针对这四点,我们可以总结出,真正的聪明人改如何和家人沟通。
01
真正的聪明人,从不在家里争对错
生活里,你会发现,很多吵架都是从争论对错开始的。
我有个女同事,前几天因为过年回家和老公吵架,老公觉得女人结婚了,过年就应该回婆家。可女同事却觉得回谁家都无所谓,但重要的是有商有量,而不是女人过年回婆家就是天经地义。
听她说,过去没发现丈夫是个很轴的人,结了婚才知道,凡事都要争出个对错,连西红柿炒蛋应该咸一点还是甜一点,都争论个没完。每次都是她低头,感觉像哄孩子一样,就快撑不下去了。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男人总觉得女人应该多照顾家,女人总说男人不上进就是没出息,我们经常用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如果对方达不到,那就是做错了。这就是马歇尔说的道德评判。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都不同,面对同一件事的态度当然也不会相同。这无关对错,可我们常常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别人,总是希望他们复合我们的价值观,可一旦对方感觉到你在评判,他们就不愿意敞开心扉了。
所以,真正聪明的人,从不在家里争论对错。他们知道,选择一个人,其实就是选择一种价值观。而长久的关系,需要高品质的沟通,而这种沟通的基础就是尊重彼此的价值观,只有不同的选择,从来没有对错。
02
不和别人比较
很多人小时候都听过一句话“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这句话也给很多人留下了童年阴影。
网上曾经流传过一个9岁男孩的原创歌曲《我只是个孩子》,唱出了很多孩子的无奈:
“隔壁邻居小明期末又考了第一,王大妈的孙女钢琴她过了十级,我爸战友的儿子一口流利的英语,我妈同事的女儿有深厚的舞蹈功底,我知道少壮要努力,可是为什么要和别人比。”
可另一边,家长也很无奈,都是为了孩子好,为人父母,总得对孩子的未来负责。可这种说话方式,在马歇尔看来,却恰恰阻挡我们感受彼此之间的爱。
心理学上有个着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说的道理很简单,你越从正面鼓励孩子,孩子的表现会越好。相反,如果你总说他不行,他就会真的像你预料的那样,越来越差。
曾经看过一部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讲述的是一个问题儿童伊夏的故事。这个伊夏成绩不好,脑子里还充满各种奇怪的主意,父母忍无可忍,把他送进了寄宿学校。可在那里,他遇上了改变他一生的美术老师尼克。
尼克发现,伊夏有阅读障碍,却有画画的天分。在尼克的帮助下,伊夏终于找到了那条属于自己的路。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聪明的父母从来不拿孩子和别人比,他们懂得控制内心的焦虑,给孩子鼓励。他们明白,教育从来不是培养人才,而是让孩子拥有快乐的人生。
03
做自己的摆渡人
生活里,很多人喜欢说“不得不”,也因为这种“不得不”,所以总是觉得很痛苦。
我家邻居有个阿姨,每次见面都一脸沮丧,问她怎么了,总是一句:丈夫不体贴,儿子不孝顺。她经常说起,当家庭主妇的烦心事,全家都等着吃饭,我不得不做饭。房间乱七八糟也没人管,我不得不打扫。
她总是觉得自己被生活胁迫,从来不觉得自己有足够的选择权。
其实,这样的人职场也有很多,一遇到麻烦就觉得是别人的问题,客户不讲理,总喜欢挑毛病。领导太挑剔,总对自己的工作挑毛病。
心理学上有种说法“习得性无助”,说的是一个人经历过挫折和失败后,面对问题产生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回避责任的人总会把这样的口头禅挂在嘴边:
“为了你,我不得不这样”
“要不是你,我早就舒舒服服过日子了”
“还不是你说让我这样做的”
而真正的聪明人不会责怪生活,更不会指责别人,他们或许无法改变现实,却能改变对现实的态度。他们懂得提醒自己,我能做什么,让生活变得和过去不同,而不是指望别人来拯救自己。
因为他们明白,你想要的生活,必须自己主动选择。
04
不强人所难
前段时间看过一个新闻,一个小男孩带着自己2岁的妹妹离家出走了。
经过详细询问才知道,原来两个孩子在家太闹腾,妈妈随意说了一句“再闹就不要你们了”,两个孩子气得直接逃跑了。
警察找到他们的时候,小男孩还气愤地说,“他们不要我了,是他们说的”。
妈妈觉得自己是在教育孩子,让他们懂事守规矩,可孩子听起来就是威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期。
调皮玩闹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不可能像成年人一样,安安静静地坐着。
《非暴力沟通》中提到过一个理论,我很赞同,非暴力沟通中的一个关键是,不要命令别人,而是要请求帮助。
最近,在看《知否》,盛明兰的婚恋观引无数人点赞。
盛明兰和贺弘文的婚礼在即,贺弘文的表妹却突然跳出来捣乱,要做贺弘文的妾。祖母担心盛明兰的婚姻会过得不好。
可盛明兰却说:
“与人相守,最终依靠的还是品性的最低处。而贺弘文的最低是心软,她能接受。”
活得明白的女人都明白,婚姻的本质是接纳一个人,而不是强人所难。
《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提到,我们对他人的批评中往往包含着期待,对他人的冷言冷语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
所以要想好好说话其实并不难,搞清楚自己的需求,同时也要学习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你要明白,沟通其实是一种彼此理解,而不是臣服和妥协。
作者:Jenny乔。本文首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因书明理,以慈怀道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