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5
新闻来源: 黄冈市心动力心理咨询服务中心 浏览次数:16时间:2019-05-21
1.
我目前在一个民工子弟中学担任心理老师。
临近中考,有一个初三的女学生走进我的咨询室。
“我最近很焦虑,没有办法睡好觉。”
在谈话中,我们发现她的一个念想——她想确定自己可以考上高中,这样她才愿意努力。
但是考上高中,这并不是一个可以百分百确定的事情。
“如果你考不上高中,那你还努力吗?”我问。
“那我就不努力了啊。”她回答。
“是否你不在考试成功上努力,而这时你开始为自己的成绩失败努力了?你此刻焦虑、睡眠困难,是因为你知道会有一个失败在等你。”
她选择踌躇不前,面对这样一个徘徊,她其实知道自己正在逐步走向失败。
“如果成功是不确定的,那么失败就是可以确定的了。”我说,而她低头沉思。
“我不想要失败。”她小声地说。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努力,也未必可以成功,那么你愿意努力吗?”
“我还是要努力的。”她的声音依旧很小,但却坚定了很多。
当她离开后,我则陷入另外一番思考——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没有担心过自己是否会考不上高中。
因为在我当时的生活中,所参考的数据与信息,指向的不是考上高中,而是能不能考上泉州市排行第一的高中。
2.
幸存偏误是这样一个概念:由于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败,你会系统性地高估成功的希望。
反之,当我们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见的是失败,而不是成功,那么我们就会系统性地高估失败的概率。
我没有考上那所“第一”的高中,但不可否认,我的运气要比这个女孩来得好——我所遇到的家庭情况、老师能力,是更好的幸存状态,于是我对于成功的期待,是更高的。
当我高估自己成功的希望时,我就愿意更多地投入,以实现自己的成功。
而对于这个女孩来说,她所接收到的参考数据与信息,也是源自她生活的“幸存者”所提供的——“相比追求成功,也许放弃更节省成本。”
当时代文明发展到现在,我们以各种方式存活下来,有的人因为“变革”、有的人因为“节能”、有的人因为“行动”、而有的人则因为“不敢为天下先”“遇事慢三拍”。
不同的幸存方式,给了我们不同的“幸存偏误”。
3.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会遇到很多有心理困扰的人,但是他们并没有都选择心理咨询的道路。
心理咨询要求的成本很高,不仅仅是高额的咨询费用,同时还需要你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这样一个高成本的投入,虽然我们知道它可以帮助一个人,但它并不是一个存活下来的必要条件。甚至我们需要知道那些被心理咨询所帮助到的人,他们都是心理咨询这条道路上幸存者。
幸存偏误给了一个数据:每位成功的作家背后都有100个作品卖不出去的作家,每个作品卖不出去的作家背后又有100个找不到出版社的作者,每个找不到出版社的作者背后都有数百个手稿陈放在抽屉里的写作爱好者。
甚至还有很多人,在心理咨询的道路上,磕磕绊绊,没有出路。
我有一个朋友,她换过三个不同流派的咨询师,她曾相信心理学,但后来却到了谈咨询色变的状态。
“你还是可以继续展开一个心理咨询的。”我有时会调侃着建议她,“你从头到尾都没有找过我们精神分析的流派啊,我们精神分析很靠谱的呀。”
这样一个调侃,背后有我的期待——不要成为心理咨询路上死掉的人,再挣扎一下,做一个幸存者。
当我听着前辈是如何在精神分析这里获得改变的力量的,是如何在这里得到他们想要的收获时,我满怀期待,然后尽可能地去收集更多的信息,以让自己更好地规避风险,然后当我也成为这条路上的获益者了,我便对着朋友说:“你要行动起来呀!”
但她前面投入的成本,使得她丧失了对这个部分的信心,这时候她的经验告诉她“要节能了”。
4.
当我们为了避免失败时,我们需要尽可能地全面,这时候需要加大成本投入——看似她只是停下来,但是她同时也在投入时间的成本——这时候,规避风险的代价可能更大。
不论是对于那个企图节约成本而放弃中考成功的初三女生,还是那个十几年前高估自己成功希望的我,还是那个在多次受伤后选择“节能”的朋友,又或者是那个在精神分析圈子里幸存下来的我,我们都在自己的“幸存偏误”里徘徊着。
在文章结束时,编辑问我:能不能谈一谈如何避免“幸存偏误”呢?
我下意识地想,这和心理咨询所说的建立新的客体关系是一样的。如果你所了解到的“幸存者”,他们只是“存活者”,这些“存活者”给你提供的是关于失败、节能的建议,那么就多去了解那些成功者的故事。
反之,你所接触的“幸存者”更多是在各类竞争中胜出的佼佼者,比如我们更多会看见娱乐圈已经出名的、“成功”的明星,那么不妨去接触一下还在十八线挣扎的演员们。
我想当我们越多地去了解和接触不一样的故事,我们对于生活和世界的理解就可以更少地被局限。而这时,我们对于自己生活状态的选择会更具有灵活性。
让人在灵活的选择中得到自由,这是我理解的生活。
但同时,我又隐隐觉得这个补充并不太好,这依然是一个“幸存者”的建议,如果你听了我的建议了,你还是在“幸存偏误”之中的。
重要的不是“幸存偏误”,而是我们想接着“幸存偏误”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的状态,让自己可以选择一个更好的生活——如果我们不能选择更好的生活状态,那么我们可以选择更好的生活心态。
作者:白佳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