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5
新闻来源: 心动力心理咨询中心 浏览次数:167时间:2015-05-05
我看到您及一些心理咨询师,对精神分析不是很看好。我有一段时间患抑郁症,看了一些精神分析的书,特别是阿德勒、霍尼的,越看越受不了,我觉得自己精神上什么都不健康,我和人的交往出的错都因我的不健康。难道精神分析就这样不好吗?您心理健康就因学了心理学吗?我觉得不是,也有学心理的依然不健康的,那如果不是因学心理而健康那为何要向大众传播心理学?心理学到底提供给我们的是什么?
恰好相反,我要算非常迷恋精神分析的那一群了,因为迷恋才会对它不满,渴望创造出一些东西来让它完美。我削弱精神分析中的理性、归因、决定、因果色彩,把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哲学、宗教信仰、灵性、复杂的动态纳入精神分析,就是寻求精神分析的大树更加蓬勃长生。
客观地说,没有精神分析就没有心理学。不管你何门何派,只要讨论心理学,你就不得不使用精神分析的言语系统。我讲课的时候很坦诚自己的内心是分析性的,我常常陷入一种困惑,就是试图用理性来解读感觉,感觉由于不是通约模型,却经由通约的理解去理解,这的确是很“精神分析”。精神分析的核心就是关注人的感觉,而最常做的训练就是感觉分析。对感觉的分析只能通过言语、事例、一些关系模型和分类来理解,可惜人们却把注意力放在言语、事例、模型和分类上,把解释当作真理,忘掉了我们解释的目的,忘掉了精神分析的全部只是要提升我们感觉的能力,而不是解释的能力。
心理学给人带来的不是“心理健康”,而是一种不用依靠他人/环境/物质,也能获得的自在之乐,对自己全然的接纳,对外部世界全然的接纳。心理健康是什么?我的理解是:内心的接纳度;现实的适应度;人际关系的宽容度;再加上让自己快乐的能力。你读心理学的书,反倒更不接纳自己,那么最好不读这些书。不过,你也不能把自己的经验看成是人类普遍的经验。对感觉分析的书要用感觉去阅读,而不是固着的理性。同样,宣传心理健康不是宣传心理知识,而是传播一种心态,以善意的、自在的方式完成自我生命的心态与豁达的生活观。
李子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