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551-62640037 13085005560 | 扫一扫加微信
机构动态 心理美文
01

2014-08

爱自己-教会孩子自恋!

新闻来源: 心动力心理咨询中心 浏览次数:164时间:2014-08-01

爱自己-教会孩子自恋!
    “我跟你说,××他可坏了……”在我的办公室里,5岁的小男孩困难地向我告白。

 我问他:“你为什么说他坏?”
   “因为他不跟我玩……”然后,他带着哭腔模糊不清地说:“可是我,我把所有的口袋妖怪都给他了……”
   
“你以为只有把自己所有的口袋妖怪都给他,他才会跟你玩?”
   
“嗯,是啊……”
    
听到这一番对话,大人会忍不住发笑——其实大人们错了——因为这番对话揭示着一出正在上演的悲剧。一个孩子相信只有把所有的玩具分给小伙伴,小伙伴才愿意跟他玩,这证明他潜意识里有个信念:他的个人价值不足以吸引他人,所以为了获得他人的爱,他需要“付出代价”:要么是口袋妖怪,要么是别的……

 这种令人心痛的信念并不限于孩子,许多成人,也用他们的方式将自己的“口袋妖怪”分给别人。有些人一边分着,一边自言自语,可惜并不一定自己听进心里去。他们可能说着这样的话:“简直让人不敢相信,每次朋友聚会,都是我一个人做所有的事儿。下馆子,也总是我一个人埋单!真是没办法。”

  自恋提供给我们承受力

  为什么对有些人来说,赋予自己价值会如此困难?分析心理学认为,它源自“自恋”的挫败。

  所谓自恋,就是对自己的爱、自我价值感、自我形象。这个复杂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赋予贬义,被看作“过了头”或病态,其实自恋这个术语并非只有这样的极端涵义。

  在“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和“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之间,还存在一种较为合适的状态:“正常的”自恋。这种自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点点自恋的话,就无法生存下去。

  在成年期,面对危及自我形象的考验时,是自恋提供给我们承受力。分手、被辞退、生活中的事故,都会让人觉得被抛弃……如果在童年期已经成功地建立起自我价值感,那我们就能将失败相对化——我们会因为失败而感到难过,但它们对我们的生活不会造成解构性破坏。

  相反,如果一个人在生命早期缺乏自恋的资本,那他/她与他人的每次相遇都会演变成艰难的自我拷问,他/她会禁不住问自己:“我配得上这些吗?”这样的自我拷问包含着陷阱,因为这样问自己的人已经在内心深处有一个确定的答案——“我什么都不配”,或者“我配不上好东西”。

  那么,自恋是如何建构起来的?

从爱自己到爱他人

  在生命之初,婴儿既不爱自己,也不爱别人,因为他/她还没有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整体”。婴儿第一个爱恋的对象是谁?是自己。在这个阶段,婴儿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对他/她来说,外部世界就是他/她自己的一个延伸,他/她确信自己的想法能主宰外部世界。他/她觉得母亲也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看到母亲毫不延迟地跑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他/她会觉得自己对母亲有无限的控制力,就像自己能自如地控制手和脚一样。

  这一阶段,弗洛伊德称为“原发性自恋”(narcissisme primaire)。对于所有人来说,这都是一个打基础的关键期,这一阶段的任何失调都可能引起严重的心理混乱。这一“原始性自恋”阶段只持续很短的时间。随着婴儿长大,母亲不再像以前那样迅速地回应他/她的需要,这让他/她逐渐意识到:母亲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他/她之外存在着一个自己的想法不能左右的现实世界。这一发现让孩子建立起“现实原则”,让他/她能够按照外部现实采取行动,也能够从外部选择自己喜欢的对象。在这个时期,孩子开始依恋他人、依恋物品,等等。他/她的力比多(libido,心理能量)开始发生方向性转移,从自己投向外部世界,同时,他/她继续爱自己。他/她的力比多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来爱自己,另一部分用来爱他人。弗洛伊德所谓的“继发性自恋(Le narcissisme secondaire)”就是:在发现外部现实之后,将朝向外部的爱折返回自我。在这个层面常常出现问题,因为我们拥有的力比多是有限的,为了爱别人,我们就得把对自己的爱收回一些,反之亦然:如果我们太爱自己,我们就没有爱可以给别人。
 让孩子感到自己有价值

  孩子为何不爱自己?对于这个问题,很多领孩子来咨询的父母的典型回答是:“因为他/她对自己没信心”、“他/她的性格就是这样。”言下之意就是:孩子天生就缺乏自爱。这些父母错了。自我价值感、自爱的能力不是天生的,都是后天建构出来的。而且,不是孩子独自建构出来的,而是在孩子和他人的关系中建构出来的,尤其是两个最初的他人——往往是父母。

  要让一个孩子感到自己有价值,需要让他/她觉得自己对于父母来说是有价值的。这取决于3个条件——

  1、首先,孩子需要感到,在父母眼里自己是有价值的。这就是说,在父母的生活中,他/她具有本质性意义。一方面,要在孩子的内心建立起对父母有价值的信念,也就是建立起孩子的自恋,需要让孩子相信:他/她的存在对于父母的幸福至关重要;另一方面,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她的生活有一个规划。父母的缺席,会令孩子长大后在实现自己的欲望时感到没有人可以求助。

  2、要让孩子觉得,他/她是作为一个独立特别的个体,对父母有价值。就是说,要让孩子知道自己被父母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是“小刚”、“小强”或者“小红”,而不是“孩子们”中跟别的孩子没有区别的人。
 所以,孩子的独特性应该得到承认和表扬;孩子在家里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得到尊重的空间——如果家里可以给孩子独立空间却没有给他/她,或者每次亲戚一来孩子就得腾地儿,那就是问题了。

  3、还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一个价值得到承认的“个体”。要让孩子相信这一点,不能仅仅跟孩子说“你是多么令我们惊讶”,还要接纳孩子的本来面目,尊重孩子的天性。比如尊重孩子的性别,一个孩子感到自己的性别让父母不快乐,就会对自己的价值产生严重怀疑;要尊重孩子的存在,要把孩子当作家里的客人一样尊重;在身体方面,必须让孩子感到我们尊重他/她的身体隐私和腼腆,他/她身体成长的各个阶段要得到成人的接纳——5岁还让妈妈洗澡,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婴儿”,贬低了他/她的价值;在愿望和话语方面,如果我们不告诉孩子跟他/她有关的事情,不把孩子的愿望和意见当回事,孩子就不会觉得自己有价值……
 除此之外,还需要加上孩子与父母的认同。实际上,对于孩子自我价值的构建来说,关键之处是: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尤其是父母怎么看待自己。如果父母觉得孩子不好,那孩子很难觉得自己是个好孩子。

  自恋扎根的地方比我们想象的更深。无论年纪大小,自恋都是所有人生活中至关重要的元素。自恋在所有层面都发挥作用,而第一个受影响的就是与他人的关系。如果一个人自己都不觉得自己可爱,那他/她怎么可能被别人爱呢?

  被老师拯救

  对于孩子来说,老师往往是父母之外的重要他人。老师对孩子的看法可能跟父母的不一样:父母可能觉得孩子不如他哥哥聪明,而老师觉得他很聪明;在家里,孩子老被看成很笨拙,而老师夸他身手灵活,等等。

  老师的意见往往比父母还重要,因为在孩子的眼里,老师是知识和权力的象征,是一个被赋予价值的大人物。谈到老师对自己的拯救,很多成年人会给出证明。

 
客服热线
0551-62640037
浏览手机网站
扫一扫加微信
扫描关注公众号
关于我们 | 咨询范围 | 成功案例 | 联系我们

      

    心动力心理咨询,合肥心理医生,合肥心理咨询,合肥心理咨询师,合肥正规心理咨询,合肥最好心理咨询,合肥青春期心理咨询,合肥情感咨询,合肥婚姻咨询,合肥亲子关系咨询,合肥人际关系咨询,合肥考试焦虑咨询,合肥哪里有心理咨询,合肥失眠治疗,合肥抑郁症治疗,合肥焦虑症治疗,合肥强迫症治疗,合肥压力疏导